当前位置: 首页 / 阿坝民族 / 民族团结

汶川县赵公村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撑起当地发展“脊梁”

发布时间:2024-11-22
字体:
访问量:
来源:州民族宗教委两资科
分享到:

赵公村位于阿坝州汶川县东部,距汶川县城70公里,东邻都江堰市龙池镇望江村,南界紫平铺水库库区,西连群益村,北靠赵公山。地处高山地带,平均海拔高度1500米,其中山顶海拔高度为2488米,土地总面积9.58平方公里,平均气温14℃左右,植被覆盖率高达90%,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24000个/立方厘米,纯天然的“生态氧吧”、“洗肺天堂”,成渝人民避暑纳凉的“后花园”。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、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、阿坝州级“四好村”、生态宜居名村、AAA景区等荣誉称号。

近年来,赵公村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立足产城景融合、农文旅互动思路,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项目为支撑“脊梁”,2023年,积极向上争取四川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1000万,撬动其他资金100余万,助推乡村振兴发展。

提升人居环境,扮靓乡村颜值。赵公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积极探索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方向。一是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“六乱”整治,建立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转运、县处理”的垃圾处理机制。二是重拳出击全力整治紫坪铺库区非法采砂行为,坚决取缔关停“地条钢”生产企业和砖厂、砂场,依法拆除“地条钢”生产企业2家、砖厂3家、砂场1家。三是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道路黑化10余公里,游步道15公里,公共停车场5个,太阳能路灯500余盏,公共厕所5处,村庄环境焕然一新,积极打造出山清水秀、天蓝地绿、村美人和、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,村庄环境焕然一新。

壮大产业发展,助力富民强村。赵公村立足当前、着眼长远,全面拓宽“两山”双向转化通道,抓好旅游与山水生态结合文章,创新以“政府+农民+村集体+企业”的运营模式,组建专业合作社,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职能和收益方式,保障农户利益,实现集体增实力、村民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的有机统一。一是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4个,建设竹产品加工厂1个,2023年赵公村集体经济达22万元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.4万元。二是积极培育乡村旅游民宿产业,建成规模性民宿3家、农家乐10余家,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,鼓足了群众的钱袋子。三是通过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,积极发展多元产业,激发乡村新活力,种植茶园400亩、樱花400亩、高山杜鹃300亩、珙桐树200亩,培植竹林观光风景带500亩,有力推动了“绿水青山”加速向“金山银山”转化,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。

优化治理体系,积蓄振兴动能。赵公村加强党建引领和基层治理。一是不断完善村规民约、村级议事等制度,建立“微网实格”机制,完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,与法律服务机构签订法律顾问合同,为村组织及村民提供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、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,做到“小事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,矛盾不上交”。二是完成了游客中心、残疾人服务中心、养老院等基础设施建设,并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樱花节、全民健身运动、锅庄联谊等文体活动,让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不断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赵公村坚持规划先行、高标准设计、高质量建设,积极打造“赵公福地·生态康养”地域名片,逐渐形成文化、娱乐、休闲、旅游、颐养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,“好山好水好空气、原汁原味原生态”正在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。生态为先的理念正深深烙印在赵公村发展的每一步,随着一幅幅青山碧水美丽画卷的徐徐铺展,“望得见山、看得见水、记得住乡愁”的最美赵公,正成为八方游客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
责任编辑:侯桂平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